“西安开超市”,可以说是福安周宁一带的一大营生。
毫不夸张的说,只要在周宁六都地区随便问个人,“在哪做生意?”,
十有八九都会回答“西安开超市”。
“西安开超市”已成为当地人民一条重要的谋生手段,兄弟姐妹,亲戚朋友,互帮互助,一个个走出乡村,奔赴大西安。
1.超市
90年代初,第一批超市人来到西安,当时西安还没有进入大都市时代,还没有高楼林立,还没有8车道大马路,到处是城中村,2环边上即农村,田园兴旺,草木丰茂。几个乡下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蛇皮袋,卷着被褥铺盖,带着东拼西凑的三五百盘缠来到西安。第一站沙井村,一个巨大的外来人口集散地,跟无数西漂一样,我们也是《沙井村之恋》的一员。
随着联华、天添福顺利开张,大大小小的超市在沙井村遍地开花,沙井村也瞬间成为了西安超市第一村,成为了超市人的根据地,随后的超市基本都是从沙井村走出去的。从南郊到北郊,从这个村到那个村,超市一家接一家成指数级分裂开来。几年间,福建籍超市遍布西安的村头巷尾,大街小巷。
2.乡音
随着一代代超市人的不断打拼,福建超市已扎根大西安。在西安的街头时常能听到熟悉的乡音,尤其在批发市场随处可见家乡的面孔,甚至能看到他们进货之余三五成群在打五十K。
出来的人多了,聚会当然也是少不了的事情,由于超市经营的特殊性,他们一般都到凌晨打烊了才有时间聚餐,而这个时候像福建超市人一样服务到位的海底捞成为了不二之选,所以凌晨过后的海底捞也成为了大伙聚集的地方。
还有三府湾客运站,福安大巴一批批进城,又一批批回乡,你来我往,好不热闹(当然,大巴时代已经基本结束了,飞机高铁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,年轻一代超市人大多都选择了自驾来回)。
3.拆迁
时代在进步,西安在变化,如今的西安高楼耸立,道路四通八达,大大小小的城中村都在不断的改造和拆迁,相继而来的是福建超市的拆迁与转型。他们见证了一个个城中村的变迁历程,除了那些知道的不知道的、去过的没去过的城中村,我们曾经呆过的马旗寨、还有超级大村鱼化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,一去不再回,也成了这一代超市人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随着一个个老店的拆迁,逐渐转型成了一个个社区便利店和单元楼店,继续着服务大西安的坚守。他们也见证了西安房租的水涨船高,见识了房东这个伟大生物存在的意义。西安的进步和改变,有我们超市人的一份子。
4.打架
这么多人出来开超市,这么多村子,形形色色的外来人口,鱼龙混杂,口角与争吵在所难免,地痞流氓敲诈勒索时有发生,相信每一个超市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吵架。
那时候一个电话给乡亲们说一声有人来店里闹事,不一会门口就停满了各路赶来帮忙的电动车和出租车。这也是老乡们聚集的一种方式,我们的老乡就是这么团结,平时蜗居在店里,但是只要一个电话一句话,随叫随到。当然,近些年西安不断发展,人民生活不断提高,治安越来越好,小偷也少了,流氓也少了,也给超市还了一块净土。
5.无奈
其实这些超市人自打来到西安,自打超市开业,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坚守,用超市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在“坐牢”。在别人的眼里,超市老板每天往柜台一坐,轻松自在,只管收钱,多么令人羡慕。
然而他们真正的生活并不如此,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开店门,然后开始一天忙碌的超市生活,理货擦货做卫生,货架空了要上,冰箱空了要补,货少了要去市场进货,有时候一个人看店连上厕所都得憋着,也没有时间好好吃口热饭,熬到夜深人静,整个城市都睡了,这群超市人还在继续着营生。
就这样日复一日,周而复始,他们没有个人时间,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,没有时间陪伴家人,甚至过年都难得回一趟家。生活的艰辛只有超市人自己才能真正体会,生活没有让他们低头,虽然身在沟渠,却还是坚持仰望星空,相信未来会更好的。
那些个大汗淋漓的夏天和冻得发抖的冬天,那些个没日没夜的坚守,循环往复的进货上货,还要守店抓小偷,一个个超市人练就了一身超强武艺,会守店收钱,会骑电动能拉货,会进货上货,会做货柜能吊顶,会走水电能安监控,可谓集收银员理货员、服务员保安员、电工水工、泥工瓦工、木工维修工、装卸工装修工于一身,无疑一个超级无敌奥特曼,超市让我们变得无所不能。
你是否还记得
第一次收到假币的懊恼气愤
第一次抓到小偷的义愤填膺
第一次被顾客投诉的忐忑不安
你在西安的超市生活
有哪些精彩和难忘的瞬间
有哪些狗血的经历和囧事
欢迎文后留言,我们共同分享